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弹簧

评论10191

铭宇Lv.10 发表于 2008-6-21 14:35 | 查看全部
https://www.y2cn.com
谁说了也不可信,得自己走出来才算,回1000才好让我机去买h: h: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8-6-21 16:13 | 查看全部
我告诉大家,我炒股是一种对中国的未来的信心!  没有这种信念, 那根本不要入市才是上策!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有或这或那的大小事件发生,而股市也会随之而有上有下,
今年总理早已预警告了大家讲[今年是困难的一年],那当然会产生不利前进之事了,
现中国经济面临是強化经济继续大步上或先打压通胀之对碰之战中,处理不当,外力加热钱就会利用来扩大并兴风作雨,以求打击发展強大中的中国经济,
管理层救不救股市我不知,也不用太強求救市了, (上次降息,也未见大有成效),总之中国股民应耐心等光明的那一天来临, 现在停下来总结一下自己在股市走过的路有那些成与败,更利于将来自己更成熟,更健康心安的去赢股市的钱!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jinhe1969Lv.8 发表于 2008-6-21 16:13 | 查看全部
用普遍性克服偶然性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8-6-21 16:27 | 查看全部
1800点是否绝对不许发生? 仅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大势 理论上是不会发生的,
我们是个实实际际的炒股人,千万别学那些黑咀,从1500点就喊会大跌了,一直喊到6000点,
现当然更喊900点也不奇! 其实这些不是实实际际的炒股人,他们根本靠天天乱喊而为主人开路,
收些口水费耳! 他们根本没真料,也沒胆入场玩一迴!
如果今年中国发生战争!那莫讲1800点, 900点也正常!
现在是21/06/2008年,上证刚破了2800而收市,离1800点尚有1000点,而上1000点是3800点,
按目前看大势在跌,那下1000点比升1000点易得多了,那位高人敢讲那天上证见1800点呢?
上次管理层一招救市也升不破3800,今次管理层也许手中无牌了,回3800更是难了???
但我宁信上证回3800机会大于先去1800点位,
我个人讲有什么用?
上证上3800及先下1800?那是一个对中国前景的信心一个分水线!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8-6-21 16:34 | 查看全部
未来中国经济会崩溃吗?  您如担心,千万别入股市,包括见1800及1000点也别入,因为一旦未来中国经济会崩溃,那上证指数可能只有1点,或0.1,那在4000买与1000买也是输,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8-6-21 16:42 | 查看全部
现在股市是否跌停了,我看未,那未买者又稳健者应等,宁少赢些,等到升势真出来时再买,
我不是个激进者,但我是个探索者,我才市不足半年,我希望多走路而一换经验,
我目前用分投形式,一段一段买下去,看全过程,自己走过的路的经验,远胜听回来的十倍!  
我不断试长试短,我在实战中长大!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8-6-21 16:48 | 查看全部
如果我怕,这几天己赢了不少,可惜我认为不能跌多少了,所以近日赢了6-7%也常不走反而又困了, 我信上证今年4000点机会有85%,所以我只要将成本打下3000点之下,我估计今年我最差也会保本!   
(降成本是股市长治久安之良谋!)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8-6-21 16:50 | 查看全部
我个人认为,
信见底了才入,有信心的等10-15%才收割底部的, 如信心不足有5-6%就可割一次了!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8-6-21 16:56 | 查看全部
下周我重点关心2650及2690这个区间,破了,股市压力更大,
而2950-2990是阻力区, 能实破了,上升机会才真有!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8-6-21 17:13 | 查看全部

参考消息!

中行报告“逆思维”:新进热钱正在抄底A股

  沪深两市强烈震荡,延续跌势,学界关于热钱是否会撤离中国的担忧开始蔓延。

  6月20日,沪深两市在震荡中走出了红线,沪指冲高后回落,最后报收2831点,较前日上涨82个点。

  而前一天,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全球调研团队发布的报告表明,热钱并没有撤离中国,而是正在加速涌入,而流入后的盘踞点依然是中国的资本市场。

  热钱变奏曲

  中行的研究团队发现,热钱流入中国的趋势,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经历了流入减缓到加速涌入的过程。次贷危机的影响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博弈,是左右这种变动轨迹的重要因素。

  在2007年8-10月的博弈中,前者占据了上风,并由此导致资金短期撤离迹象。2007年末,美国次贷危机令众多国际金融机构深陷流动性不足的困境,而同期,国内A股和楼市都呈现疲态调整。此时,部分国际资本开始从中国市场抽离,以应对国内的资金周转压力。

  一个可观测的现象是,中国非贸易外汇储备增长与人民币境外NDF市场的升值预期出现了异常的背离。2007年8-10月,人民币境外升值预期逐步升高,而非贸易外汇储备增长快速下降。但长期以来,中国非贸易外汇储备增加与人民币境外NDF市场的升值预期一直保持着较强的一致性,特别是短期波动一致性很高。

  但从2007年11月以来,博弈势力又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此轮中人民币升值预期占据了上风,并最终导致了境外投机资金的加速涌入。自2007年11月以来,非贸易外汇储备增长与人民币境外NDF市场的升值预期又开始同步上涨,这表明资金再次开始涌入中国。

  人民币升值预期反弹是导致资金掉头涌入的主要原因。

  2007年11月,现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月度升值幅度超过10‰,近2倍于历史平均月度升值幅度,受此影响,境外升值预期大涨。NDF报价将此预期展露无遗:2007年10月,一年期NDF报价中市场对人民币一年内的升值预期为6.9%,而11月,预期达到了9.3%。同期,境内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远期透露的升值预期,从2007年10月的5.2%上升至11月的7.4%。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调研团队分析师石磊称,至今加速流入趋势依然没有逆转。

  囤积A股

  中行调研团队认为,当前流入的热钱主要来源于国际金融机构而非个人,而他们显然不甘于仅仅有10%左右的汇兑收益,让资金趴在储蓄账户上,而更钟情于资本市场。

  支撑其资金来源的判断,来自对东南亚整个市场资本流入的检测。

  石磊认为,由于国际投资者常常将亚洲新兴市场整体考虑而制订投资策略,因此,考察亚洲其它国家的资本流入情况,能为中国热钱的流动情况提供参考。

  就东南亚来看,资金在2007年底出现流出迹象后,2008年重新开始流入。台湾地区、泰国、中国等成为资金的主要流入地。特别是4月份以来,东南亚境外股权投资的大量涌入,与中国外汇储备异常增长非常一致。

  石磊认为,有理由相信4月份以来我国外储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有国际金融机构背景的热钱涌入。

  而这些汹涌进入的热钱,在2007年之后,开始从楼市转战A股。

  研究发现,比较非贸易外汇储备增加额与沪深300指数月环比变化的4个月移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非贸易外汇储备的增加与沪深300指数在趋势上有惊人的一致性。从短期波动来看,2006年时非贸易外汇储备与沪深300指数同步变化,而2007年起呈现出非贸易外汇储备变化提前沪深300指数2-3个月。

  石磊认为,这一现象表明,2006年时,境内股市的高收益率吸引了境外资金的涌入,而2007年境外资金掌握了主动权,境内股市随境外资金出入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2008年这一关系被戏剧性地打破了。沪深300指数在2月份的走势与非贸易外汇储备的增长开始出现背离。

  石磊认为,这种背离可能有多种原因。

  其一是,外储出现了反常的高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境内美元加快结汇造成非贸易外汇储备加速增长,以及外汇贷款变相结汇造成。

  其二是,从股指的下跌来说,一方面因为估值水平已经较高,另一方面是基金分红等季节性因素造成的。

  但综合来看,他认为,非贸易外汇储备增长与沪深300指数方向的暂时分离,可能意味着新进入境内的热钱还处于潜伏状态,并正处在逐步对人民币资产建仓的过程之中。

  从另一个数据模型看,对这一判断有了佐证。

  中行研究团队在考察了2000年以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主要交易所股指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相关性之后发现,上证综指长期以来保持与标准普尔500指数低相关性,远低于其它三国股指与美股的相关性,而它们的高相关性主要是因为市场的主力投资者趋同。但是自2007年以来,代表中国股指与美国股指相关性的指标快速上升,2007年末至2008年初甚至上升到接近其它三国的高位。

  石磊认为,这表明我国股市的主力投资者已经逐步转为外资背景的国际投资机构,并且证明了资本市场是热钱钟爱的市场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说:“我只是计算了热钱的规模,没有计算热钱的流向,但既然热钱是囤积在非生产领域,那就是股市和楼市,不过,现在的股市根据我以前的计算大约有20%是热钱,而这个可能现在并不是热钱的最重要的渠道。由于去年以来,国际收支项下居民经常转移的外汇增加很多,而同期居民净结汇也增加很多,居民的外汇储蓄与企业的外汇存款及银行的外汇净头寸都大幅度减少,这些说明,可能有相当部门存在了储蓄帐户中。”

  石磊则认为,后期国际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会使得热钱的涌入略带犹豫,严厉的反通胀宏观调控也会使得热钱望而却步。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