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弹簧

评论10191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7-11-1 20:47 | 查看全部
https://www.y2cn.com
美元指数在0.7670-0.7671根本沒动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7-11-2 13:41 | 查看全部
程实   对美联储降息的误解 2007年11月02日 05:26      
(作者为金融学博士,供职于ICBC总行)
  美联储继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之后再次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由4.75%降至4.50%。这一次“梅开二度”没有让市场感到任何意外,根据Bloomberg事前的调查,80%左右的经济学家预期到了伯南克的政策选择。虽然伯南克这次并没有再次上演出位的精彩货币魔法,但这并不表明其在12月11日的议息续集中依旧会如此平庸。
  目前仅有40%左右的市场预期认为美联储还会继续放松货币,这种预期的形成不仅来自通胀压力的加大,还来自于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效应的信任,就在美联储降息当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GDP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美国三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长3.9%。甚至高于次级债风波前二季度的3.8%和一季度的0.6%。不过,这种预期
很可能是对美国经济和次级债风波影响的可怕误解。
 平心而论,美国三季度华丽的初步数据炫目得难以令人相信,毕竟住宅固定投资同期下滑20.1%,给GDP造成了大约1.05个百分点的损失,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显示出摧枯拉朽般威力的次级债风波怎么可能会倒过来刺激美国经济的更快增长?数据显示,完成这出人意料贡献的是美国人无知无畏的消费和与“弱势
美元”翩翩起舞的出口。美国消费者支出三季度增长3.0%,远高于二季度的1.4%,其中三季度耐用品支出增长4.4%,而二季度这一数字仅为1.7%。美国人的天性乐观似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其大手大脚、甚至有些不明所以的高额消费为三季度GDP增长贡献了2.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益于跌跌不休的美元,三季度美国出口大幅增长16.2%,贸易为GDP贡献了0.93个百分点。
  保尔森和伯南克好像从不顾大国颜面的汇率超跌中尝到了甜头,美元价值不断从黄金这一头迅速滑向白纸那一头,逼得欧洲央行叫苦连连,特里谢再也不敢贸然加息,
而许多亚洲国家央行则不得不一边抛售急剧贬值的美元资产,一边在外汇市场积极入市阻止美元摇滚式的随意下滑,而美国则在一边享受着用出口赚“外快”的畅快。
降息25个基点和三季度GDP初步数据走强的致命邂逅不得不让人产生了美丽的联想:美联储的确管事,伯南克真比格林斯潘还格林斯潘。其实,这绝对是不切实际的遐想,货币政策不是速溶咖啡,丢入茶杯就会产生诱人的廉价香味。传导机制的流程制约使得货币政策的效应显现有一个时滞,这段时间的长短弗里德曼用美国数据算了很多次,
得出的结果是10个月,我们曾做过的实证分析也得到了3个季度的类似结论。也就是说,伯南克这次和上次的降息所带来的扩张效应理应显现在北京奥运期间,而不是现在。如此看来,“次级债风波”爆发的三季度,美国经济初步数据的意外走强要么是增长惯性在作祟,要么就是美国人的自信心已经强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当然,“次级债风波”不是穿PRADA的魔鬼,踏过美利坚还会燕过无痕,其对美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将会给美国经济周期带来拐点变化。所以,我们宁可相信,即使这个三季度的“初步数据”不会
在修正中下调,那至少美国四季度的GDP增长会降到2%左右,这可能也是美国经济全年增长的理性预期。
  我们的理由无需赘述:美联储两次降息75个基点不仅本身构成了对经济走向变化的“官方确认”,而且是美国经济周期转向中货币政策制订者的必然选择,其最根本
的原因在于“次级债风波”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已经超出预期水平。美国经济上半年“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复苏模式很可能从下半年起转变为“较低增长、较高通胀”的放缓模式。预计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政策变化,可能会带来2个百分点左右的消费增长率损失,1个百分点左右的GDP增长率损失,0.3个百分点左右的就业损失,以及
1个百分点左右的通胀成本。美国房地产泡沫会因市场恐慌而加速破灭,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将在流动性收紧中遭遇扩张瓶颈,从而导致抵押消费增长大幅放缓、中小企业受到较强资本约束以及大企业全球化发展阻力加大。美国GDP增长未来的下调可以预期。所以,仅凭现在数据公布和二次降息不期而遇的巧合就
认定伯南克无须更加有所作为绝对是个莫大的误解。
  误解并不只存在于美国,其实美联储降息中也存在和中国相关的误解。在美联储降息决定发布之后,很大一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有序紧缩受到了外部
“掣肘因素”的影响 ,他们认为“中国央行以往的加息行动是在美国利率维持高位、中美之间存在较大利差的背景下进行的,而中美利率政策方向的背离将会在收缩利差的同时给中国进一步紧缩银根形成制约”。实际上这种分析有失偏颇,目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依旧是遏制金融增长高位加快的势头,切实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因此预期宏观调控还将进一步加强。
  形成如此判断的原因有二:原因一是中国内部均衡缺失相比外部均衡缺失更具有紧迫性,而且央行政策调控一直遵循着“由内及外”的策略,将谋求内部均衡作为改善外部失衡的重要基础。2007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增长高位加快,CPI增长和金融机构信贷增长速度都超过了温和水平,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促使央行不断紧缩货币,年内央行已连续多次提高利率,周小川行长最近也明确表示,“对抗通胀是央行的目标,央行重视并希望实际利率为正值”。原因二是国际游资对中美利差变化并不十分敏感。相比中美利差幅度有限的缩小,人民币汇率可能有所加快的货币升值,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非常快速的发展势头都将给外部国际资本带来更大的预期收益,因此即使中国央行放缓紧缩步伐,也不能有效削弱游资进入中国的需求,如此博弈背景中,央行更为理性的选择是继续审慎紧缩货币。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jinhe1969Lv.8 发表于 2007-11-2 13:46 | 查看全部
原帖由 mai 于 2007-11-2 13:41 发表
程实   对美联储降息的误解 2007年11月02日 05:26      
(作者为金融学博士,供职于ICBC总行)
  美联储继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之后再次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由4.75%降至4.50%。这一次“梅开二度”没有 ...

用普遍性克服偶然性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7-11-2 14:13 | 查看全部
另一观点!


通胀压力或促停降息 2007年11月02日 05:26

    从理论上说,降息必然导致通胀压力增大。近来大宗商品价格和油价在美元贬值情况下一路飙升,而全球化和美国劳动生产率增幅下降更使美国国内通胀情况趋于复杂。
  首先,降息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向外输出大量流动性。受此影响,近期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飙升。
  其次,全球化曾经降低了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但随着产业转移的逐渐完成,对冲通胀的因素正在消失。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新书《动荡年代》中坦陈,如今美联储已不可能像他在任时轻松地控制通胀了,全球经济格局已经改变。
  再次,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不断降低,也使得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可能追求低利率下的低通胀。劳工部的统计显示,过去四个季度,美国非农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速均值只有0.5%。而上世纪70年代的教训是,在低劳动生产率时以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结果可能是滞涨。
  经济减速和通胀抬头并存给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增加了难度。从历史经验来看,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格林斯潘连续三次降息救市,此后又恢复了升息通道。分析人士因而预测,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已不大。(据新华社电)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7-11-2 15:08 | 查看全部
谭雅玲:政策预期着陆不稳 价格迷失加重  2007年11月02日14:47 
  本周外汇市场美元在盘整之后借助降息对策再度上涨至对多数货币水平的历史新高。其中美元兑欧元汇率向下跌至欧元出台乃至欧洲货币水平的历史新低,达到1.4504美元,但基本点全周依然维持在1.44美元的相对稳定;美元兑日元汇率则基本稳定在114日元水平,在美元利率下降之后走低为115日元,反向欧元价格继续;美元兑英镑汇率则达到26年的新低,价格水平为2.08美元,其中英国房地产价格以及利率因素是主要拉动;美元兑瑞郎汇率则达到1.15瑞郎的低水平,但相比较的下跌显得温和;美元兑加元和澳元汇率则达到更低水平,加元汇率上升到48年的高水平,价格为0.9447加元,澳元则达到0.93美元,两种货币汇率10月份已经相继上升4.8%和4.9%,是主要货币中升值最快的货币;美元兑新西兰元汇率在0.75-0.77美元盘整。亚洲主要货币继续面临升值压力,特别是在美联储周三降息举措出台之后,亚洲货币扩大上升幅度,亚洲一些央行入市采取干预举措,包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央行在内,大量买入美元阻止本币上升压力,尤其是我国香港金管局也多次买入美元,以维持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除亚洲国家外,包括俄罗斯、巴西在内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汇价也出现明显上升,今年以来巴西雷亚尔已经对美元升值就已经达到24%。
外汇市场当前表现突出美元贬值带来整个市场紧张与混乱局面,面对美元不断贬值和所有价格不断升值,市场抛售美元和持有美元十分困惑,惟有美元自如、自如调整。一方面是借用利率调节,主动掌控美元需求,另一方面是借助市场,维持美元作用,这种巧妙的组合策略只有美元特殊地位和历史因素而可以达到,但是却对全球市场带来极大的恐慌、迷失,不利于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因此,对于美元汇率和美元利率的把握和观察,并不能仅仅停留于价格、技术和周期因素,而需要从历史阶段、政治乃至国际关系角度,深入研究、分析其趋势,必须将美元短期、长期目标和意图的深刻蕴涵做细致研究。
1、美联储降息矛盾压力扩大,把握尺度离内偏外。美联储周三例会如预期一致采取预料之中的降息对策,同时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下降至4.25%和5%的水平。由于预期因素的作用,在美联储声明发布之后,美元汇率和美国股市小幅度调整,瞬间价格与实际结果有不同,但对美国股市支持性比较突出。虽然目前美国次级债阴影不退,但美国股市依然保持较好的上涨态势,刚刚结束的10月份价格显示,美国三大板块的股票指数呈现微幅上涨,上涨幅度在0.25%-5.83%之间,这对于磨难之中的股票而言依然是非常难得的状况。因此,透过美国股市似乎可以看到美国经济的状况并非降息忧虑的严重,股市对经济晴雨表意义是美联储所关注的;因此,降息对策的股市扶持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关键,并有政策层面意志的需求,即保尔森的作用和影响,高盛的背景是不能排除的。但是综合观察,似乎美联储降息对策的短见弊端不利经济长远发展,股市在消化降息因素之后急剧暴跌似乎显示政策恰当有疑。特别是从会后美联储声明的措辞可以看出,美联储此次调整政策的矛盾心理,既怕承担经济增长转变的责任,又怕通货膨胀压力扩大的失误,进而降息之后继续高度关注金融风险,尤其是通货膨胀的严峻。美联储声明指出,去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胀数据,今年以来略有改善,但近来能源和日用品价格上涨及其他因素可能将增大通胀的上行压力,通胀风险依然存在,美国通胀上行风险和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大致相当,并强调必要时采取行动确保价格稳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实当前美国经济依然面临压力是通货膨胀,一方面是美国最近的通货膨胀指标在2.8%,显示通货膨胀压力依然严峻,另一方面是美元贬值和石油上涨必然增加通货膨胀上升,这种组合且有利于美元份额维持。美联储例会之后的声明继续保持对通货膨胀的关注与担忧,"口是心非"的措辞表明美联储降息对策的真实性有策略,并非处于美国经济环境和趋势,而是有较强的外部应对策略。美国经济基本态势的焦点依然是通货膨胀压力的应对,从经济基础看的食品价格上涨推高通货膨胀压力是必然趋势,石油价格上涨带动通货膨胀指标是结构因素,而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已经跃上95美元的高位,短线必将突破100美元,美国未来通货膨胀压力将势必上升,降息对策的短期性存有策略需求,而非经济需求。因此,对于美联储降息两难的侧重点需要防范,其更多是处于对外部策划的政策重点,而非内部需求的反应,这样市场在判断市场价格和政策就会多一点主动应对,而非随从美国调整,甚至进入美国战略策略摆布。
美联储降息应对经济问题的理由有点偏离美国经济实际状况。美国商务部同时发布的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达到3.9%,不仅超出第二季度的3.8%,达到去年第一季度以来的高水平,并且在具体指标上也创出较好的表现,尤其是消费信心上升是较为明显,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2/3的个人消费开支增长3%,增幅远大于前一个季度的1.4%,耐用品的开支增长4.4%,增幅大于前一个季度的1.7%;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增多是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加快的主要动力,这与市场唱衰经济形成反差突出。尤其是企业用于设备和软件的投资和政府开支增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进而有所规避住房投资下降幅度和进口反弹态势,美国经济可调节效率和有效活力突出。为此,美联储担忧的经济问题并没有对美国经济产生实质的冲击,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包括次级债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是有限的,充分体现了美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因此,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10月31日公布的《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因此,仅从美国经济角度判定降息偏离基础和事实,其本意并非经济需求,而是战略需要或美联储意志之外寓意。
  2、全球价格连接策略微妙,美元需求利内伤外。从2005年以来美元利率一直金融市场关注与争论的焦点,尤其在美国次级债发生之后,美元利率反转性降息对策进一步导致金融市场更大的混乱和争论。从美元利率自身作用和影响以及和国际对比角度看,笔者认为,美联储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的稳定、观望和等待态势是最好的选择。理由在于三个角度,其一从自身经济环境看,美元利率下降的恐慌性不利于美国经济稳定,而美国经济韧性和实质并没有根本改变,美元低利率的历史教训值得借鉴。其二从美元投资信心角度看,美元利率对美国投资信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结构压力改善来自利率作用突出,而投资信心维持的利率作用十分重要。其三从国际环境看,美元利率竞争性的外部环境依然需要高利率的美元水平,美元贬值与美元利率一低一高是最佳应对策略,美元霸权的基础包括利率水平组合。尤其从美国历史上已经有过的降息对策作用看,美元利率下降的意愿主旨对经济刺激的作用是有限的,降息结果不仅没有刺激经济复苏或反转利好,反而由于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减少、信心丧失,更加不利于经济在已经缺少资金结构下的经济恢复,从而进一步形成经济调整拘谨的困境,2001-2003年的美元利率向下和美国经济悲观就是最好的一个事例验证。同时美国经济结构的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仅用传统经济理论和理念把握经济周期和金融问题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因为全球化和新经济中的机构作用和技术因素变化已经超出国家界定,预期心理和信心政策引导的外向经济金融的连接已经不可避免的产生对自身经济更大的冲击,有时甚至超出政策需求的目标和意图,阻碍政策设定的实现和完成。因为美联储的降息导致市场确信美国经济已经难以继续增长,衰退担忧导致的价格或政策随从调整,美元份额与比例过度的存在必然导致调整方向乃至份额比例的损失扩大,不利于美元资产信心,更扩大市场恐慌性运作技术的错乱,不利于经济金融稳定,美国经济也难以达到利率政策调整的目的需求。但是美元利率和汇率基点依然侧重外部影响,并非单纯从内部把握,这是美联储利率调控的基本点,也是美国政策抉择新的特点组合,财政政策指引和主导的货币政策倾斜性充分显示了财政部的作用和地位,包括针对我国人民币的状况。
美元投资价格当前组合需要理性和智慧对待,美元自身利益获利和外部紧张胁从已经产生对美国经济和利益的效果,但却逐渐加重外部的困难甚至风险,美国损人利己的长期政策方针是不可逆转的。全球美元比重最大,目前美元最不值钱,但市场又无法脱离美元和抛售美元,因为资源价格越来越高,购买需求美元难以逃离美元的现实,使更多国家进退两难,美元货币政策的高深和巧妙在此。
  3、 未来市场趋势风险上升,全球应对内忧外患。面对当前外汇市场复杂的经济环境和
  政策困惑,在流动性过剩和外汇资金规模上涨之中,汇率交易因利率差别和风险差别而增加的压力逐渐扩大、加重。首先价格趋势难以把握就是最大的风险。基于当前美元贬值极限看,未来短期美元贬值之后的反弹是顺理成章的,一方面是美国经济、政策需求以及经济状况并非表现美元如此贬值效应,但这种效应却有利于美国自身压力和矛盾的消化和释放;另一方面是因美元贬值上涨的资源价格,特别是石油和黄金,短线必将突破100和800美元关口,无论节奏和周期都需要调整,美元反弹也水到渠成。其次是美国自身策略周期的需求。岁末年初的美元投资信心把握是美国非常重要的策略,进而美元汇率强势政策指引的贬值周期也处于一个调整阶段,更何况美国所关注甚至炒作的次级债并没有如此破坏能力与能量,美国经济与政治需求的不同角度,也适宜美元反弹时机。最后就是从全球组合角度看,因美元贬值的压力形成的外部环境压力将积聚相当程度,无论泡沫破灭或泡沫调节都需要美元因素的作用,进而也利于美国因素、美元因素霸权影响的收复和恢复,这是整体战略的核心,美元反弹难以避免,并必然是市场周期、经济需求和战略规划的结果。
  美元主线调整之后最大的不利是外部世界,当前欧元区和我国负面效应突出。尤其是欧元区面临的压力与困惑更加尖锐。特别是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升至两年多来峰值,欧元区因欧元升值愈加经济景气下降,欧洲央行面临控制价格上行和防范经济放缓的两难之中。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13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达到2.6%,超过了9月份的2.1%,而且是连续第二个月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通货膨胀控制目标。但欧元区成员之间政策分歧依然难以消除,加息与降息难以确定方向,欧元区10月总体经济景气指数从9月的106.9降到了105.9。
  因此,预计短期美元惯性依然有下行的可能,最终突破1.45美元之后将会有可能转向,汇率区间未来一周将可能成为关键,价格将在1.44美元和1.40美元两个基点盘整;美元兑日元汇率主要方向将反向欧元,价格区间预计在114-116日元;美元兑相对上涨货币的英镑、加元和澳元汇率将有回调和观望下行的可能。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执着 发表于 2007-11-2 20:52 | 查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7-11-5 09:25 | 查看全部
我斩倉基本完成了,最后还有5倉沽欧元未清, 今周我应将此计划执行到底,如有机会我将作总结.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zwr1969Lv.2 发表于 2007-11-5 09:34 | 查看全部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花花世界Lv.2 发表于 2007-11-5 09:46 | 查看全部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ai楼主Lv.72 发表于 2007-11-5 10:14 | 查看全部
人炒汇 一定先要有自己的条件,而非乱入场而炒,如乱跟人在中间入市了,碰上很大的基本面变化,损失就会惨重,人生虽道会有很多失误甚至失败,但能总结别人血的教训,自己会少流血!
人炒汇自己的条件也未必会不出意外,我也因自己条件变化,而令我在今次炒孖展蒙受很大损伤.

各位真正炒汇的會友,大家要吸取我的教训!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