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伐美元:一场没有方向的战争 由美国次按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殃及全球,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弊端已充分暴露。
 
 在英法倡议下,包括中国在内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峰会,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此次会议上,欧盟提出的“重建设布林顿森林体系”主张能否实现,国际货币体系是否会因此发生重大变革,作为世界头号发展中国家,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中国在这次峰会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皆为全球关注。
 
 就此话题,本报近日相继采访了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博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梁猛博士、中国银行发展战略部博士后工作站李建军博士。
 
 他们中的多数认为,经过危机冲击,美元霸权会受到削弱,但其中心货币地位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无法被取代,因此,不能对全球峰会的结果抱以太多希望。在曹远征看来,峰会能解决两个问题就算不错了:一是对美元发行有所约束,二是促使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及彼此的协调合作。
 
 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团结发展中国家共同扩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话语权,并联合欧盟、日本共同推动IMF改革,是当务之急。
 
 美元本位之弊
 
 《21世纪》: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哪些弊端?
 
 李建军:美元本位的缺陷,首先表现为信用本位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由于没有黄金本位的自我调节机制,信用本位完全可以实现用纸换产品的目的,而任何纸币本位都具有滥发的潜在问题,这样就产生了信用本位自我扩张的内在缺陷。由于美元本位实质上是一种信用本位形式,自然存在上述问题。目前世界经济贸易不平衡和美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都与此有极大的关系。
 
 第二,美元本位造成世界经济不稳定。自从美元本位以后,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金融危机此起彼伏。比如,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东南亚危机和次贷危机。这是美元缺乏国际制度监管所导致的。
 
 另外,美国的消费经济和负债经济模式,诱导了美元滥发。这对于本来就是信用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无疑火上浇油。
 
 曹远征:这实际上是一个“特里芬悖论”问题。
 
 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但这一体系有致命缺点,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将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两个要求互相矛盾,是一个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