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推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慧律法师讲解(一)
时间:1991年04月27日
地点:台湾高雄文殊讲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这个波罗密的“密”字,因为那是译音,所以你用“虫”或是用“山”都可以,这个“密”字是因为翻译音而已,所以你写这二个字都可以。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部经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是观世音菩萨说给舍利弗听的,所以中间就一直叫舍利子: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中间有:舍利子!就是观世音菩萨说:舍利子你知道吗?这部经经过释迦牟尼佛的印证,所以就变成这部经典。
这部经典没有序分,也没有流通分,只有正宗分。这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自古以来,是每一个弘法者必讲的经典,但是因为诸位法师弘法的资料、见地上的看法,或是法师自己悟道的深浅,所讲出来的资料也有不同。所以这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注解非常多,无论古人,无论是近代的高僧大德、在家居士,包括现代还活着的诸山长老,都有他们的注解。每一个法师或是古人,对这部经典都有独到之处,只要他知见正确,都可以纳为教学的资料。不过以我个人来看的话,我认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注解,那要以斌宗大师的注解最了不起。斌宗大师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注解,又详细、又有表解,而且又写得非常地充实,以斌宗大师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我认为是一部最了不起的注解。
这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在日本没有一个人不懂得这部经典,在韩国也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换句话说,只要是佛教徒,都知道有一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文字美,还有就是义理包括得很广,非常的广,整个大般若经六百卷的精华,就浓缩在这二百六十个字。我第一次看大藏经的时候,阅读大藏经的时候,第一个就是看大般若经六百卷。六百卷大般若经里面,看一看还是跟般若心经的义理一样,只是因为印度,他们不厌其烦地,这个大般若经,如果你看过大藏经就会知道,它都是重复的东西,比如说:东方有什么,然后一直讲……,然后是南方,就改一个南方,就跟东方一模一样,可是文字都是重复的,这样子的一直重复,所以虽然是六百卷大般若经,但是因为重复的地方非常多,所以这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修行的人早课也念、晚课也念,就象妈妈念佛,她也会叫她的儿子、女儿,先念这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因此,可见它的份量之重要,这不必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
但是能够完全贯串,悟到空的道理的人,我认为很有限。念、背,大家都会,但是要悟到这个空性的东西,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现在翻开四十四页,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表解,就是把经文尽量用简单的科判把它列出来,如同提纲挈领一样的,一目了然。诸位看这个讲前小言,说文分三科,有通的三科,有别的三科,通常,东晋的道安法师发现,而制作了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但是因为那时候,佛经的流通还不是很普遍,因此道安大师,他就认为每一部经典,都有这样子的格式,与当代一些高僧大德的看法不太相同。当代的很多高僧大德,都认为他是画蛇添足,自作聪明,佛法是圣人所说的, 你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把它科判为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呢?后来经典大量地流通到中国来,翻译的经典也多,果然与西土暗合,跟印度的经典流通过来的梵文,或者是巴利文的,翻译成中文以后果然发现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与道安法师所说的一模一样。
道安法师是一代高僧,东晋的道安大师对佛教的贡献,你去看看高僧传你就会知道,这个道安法师人长得又丑又矮,但是对佛教的这种贡献跟悟性,不是一般人所能媲美的。所以东晋的道安法师很早就发现了,每一部经典有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可是当时的高僧大德都批判他,认为他自作聪明,后来发现以后对他更佩服。这个人就是有先见之明,世界上就是有这种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他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有的人是发生以后还迷迷糊糊的。
别,此经传世者七种译本,就是流通在这个世间的有七种翻译本,今现在不计,但不包括,不计就是不包括,现在有翻译的话,不包括在内,所以有流通的是七种。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三藏法师这位高僧大德翻译的。“今现在不计”也就是说现在人再翻译的、超过第七种的就不算,以古来翻译的总共有七种版本。四译同上例,四译就是说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这北方就是译,意思是说,由印度文翻译成中文,我们叫做译。这个译字就是取于北方。今探者为玄奘法师,玄奘大师去天竺取经,他所翻译的这一本是最流通的,所以今探者就是讲玄奘大师,经过千辛万苦寻求这个原译,回来以后专做翻译的工作,玄奘大师的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分跟流通分,所以略去序与流通,就是单刀直入的只有正宗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