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索 于 2010-12-13 15:46 编辑  
 
1、管理通胀预期、防止资产价格泡沫与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两难。 
 
2008年宏观经济急剧下降导致了2009年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释放的巨额流动性在刺激经济回升的同时,也推高了房屋、股市价格,进一步演变为2010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和目前的通胀走高。 
 
目前央行已经采取了连续的紧缩措施来控制物价,但是过分紧缩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利率和控制贷款额度)可能使经济增速下滑,在建项目无法完成,银行坏账增加,从而为未来的金融危机埋下种子。 
 
2、财政扩张、经济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两难。 
 
2008年11月的“四万亿”政策止住了宏观经济直线下滑,但是也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2009年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推动,相对于私人投资,政府投资效率更低。 
 
由财政扩张导致的税收和政府债务增加会使居民的终身财富下降,从而对私人的消费和投资支出产生挤出效应。2008年底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基本处于名 义利率为零的状况,那时公共支出对于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很弱。但是在目前的通胀环境下,挤出效应会降低财政支出乘数,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加息预期不会过于紧迫,首要采用准备金率的提高】 
 
3、汇率升值与增加就业、保持工业竞争力的两难。 
 
随着出口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但是升值会对出口工业产生杀伤力【出口退税面临“倾销”指控也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导致的结构性失业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在升值滞后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增多,热钱涌入,这会造成国内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在货币紧缩不力的情况下,会导致高通胀。 
 
无论货币对内升值还是对外升值,其结果都是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能力下降。 
 
4、收入分配、扩大内需与提高经济效率的两难。 
 
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财富分配的差距也在拉大。每一次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都会导致财富向少数人手中转移。在金融体系发展滞后的情况下, 财富和收入不均会导致消费不足、储蓄过度,内部需求不足使经济不得不依赖外部需求实现高增长。而通过税收等措施改善国民收入分配,不仅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 的阻碍,还可能出现激励不足、损害经济效率的问题。【如何解决?关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具体细节】 
 
5、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与稳定通胀的两难。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结构调整措施有助于节约能源、保持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短期降低了生产能力,使总供给曲线下移,通胀走高。比如对钢铁工业的整顿就导致钢材价格的走高。拉闸限电导致了一些省份的“柴油荒”,这又会变相提高运输成本,进而提升物价。【结构调整不利所造成的系统风险值得评估,回眸过往“四万亿”药力过猛】  【欧元周线看即使完成1.2587-1.4281间均衡依然存在因变量与自变量的不确定性,下落威力岂能小窥,即使说道日线b波段回落确认,目前格局来讲依然不能确认完结,因此小心】 
6、发展农业与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收益分配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农民收入未必达到被提高的目的】,但是也会推高消费品价格【民间资本和热钱都应该“入池”】,造成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补贴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且降低出口部门的竞争力。 
 
在诸多两难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在短期内需要紧缩货币以稳定通胀预期,而在长期则需要通过结构调整以转变增长方式。 
 
                                                                                                                                                                                                           --------------“痞子”来审议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