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02年的一篇文章,刚从网上发现的。讲的是重复使用同类指标产生的后果。
布林线:使用指标为什么会掉入陷阱
2002-12-23 21:02:43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上帝教给人们的规则只有两个:一是你在最低点买入,一生中只有一次机会;二是你在最高点卖出,一生中同样也只有一次机会。《布林线》P5)
上周末我从长阳的书店买了一本《布林线》,颇有感触。我不想就全书发表我的评论,因为这需要作大量的实证分析。我这里要谈的是大部分分析理论没有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指标陷阱,当你看完这一点时,你也许会失望,因为你会知道国内所谓的大师理论,神密指标,神奇公式是多么的可笑,与西方经典理论相比那只能算是井底之蛙了。John Bollinger在他的书中写了两个陷阱:一多重共线性陷阱,二阿谀逢迎陷阱。我只谈第一个陷阱,这是因为第二个陷阱相对简单,任何人只要翻看《布林线》P138都可以看懂。
首先,让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多重共线性,在《布林线》书中的定义是:“所谓多重共线性是指看似相互独立的指标本质上是相同的,是可以相互代替的,它们以同样的内容反复分析着同样的问题,讲述的同样的内容,实际上都是在唱着同一首歌singing the same song。这是技术分析指标中最大的陷阱,许多投资者陷其中,却不知所觉”引自《布林线》P136。布林格先生也许是要把这本书给初级入门读者阅读的,所以阐述上有点过于通俗了,让我们再给一个稍微精确点的定义:多重共线性是指指标体系中的若干解释变量或全部解释变量的样本观测值之间具有某种线性关系。《布林线》书中只是简单的说“动量类指标和趋势类指标就很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陷阱,因为,这两类指标中的子指标都是根据同一类数据计算得出的,可以说相互之间有一种自制复制关系,同类指标之间的独立性远不如成交量类指标和心理指标”引自《布林线》P137。
实际上,多重共线性危害不止如此,在指标设计时,有的指标设计者把不同周期的同一指标,经过简单的四则运算综合成一个指标,这就意味着指标中某些解释变更的样本观测值可以用其它解释变更的样本观测值表示出来,也就是说在他的指标体系中某些解释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可写成其它解释变量的样本观测值的精确线性组合,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多重共线性。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现在很多软件都提供自行设计指标或者说是条件选股的功能,然后可以评测它的成功率有多少,有过使用经历的朋友会发现,经过计算机评测过成功率很高的公式一到实盘应用中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在共同作用,但我要说多重共线性也许是你设计时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比如某投资者惯用KDJ做短线研判,用30日均线做中期研判,那么他设的选股条件为30日均线走平,周或月KDJ20以下形成金叉,如此简单的设计看似一眼就可看穿,却隐藏着多重共线性的危害,在这个指标体系中收盘价是两个指标中共有的解释变量,这就是使两个指标线性相关,存在多重共线性。
综上所述,多重共线性可能产生的后果主要有以下三种:1、在指标体系中,各个解释变量对指标最后结论影响很难精确鉴别;2、在设计指标时,某些重要解释变量对指标最后结论无显著影响,这是因为样本数据不适合精确区分各解释变量的影响;3、当指标体系设计者调整体系中无关紧要的变量时,会使指标体系得出与调整前大相径庭的结果来。
《布林线》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没有一套技术分析系统能自始至终的发挥作用。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即任何分析体系都有它的时效性和地域性。现在有效的分析系统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失效。这个市场中很有效的分析系统,一旦放在另一个市场中也许就不适用了”引自《布林线》P27没有一劳永逸的投资建议。
布林格先生很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