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天涯:美联储如何实践“缩表”? 美联储结束了一连两日的议息会议,并公布了如何缩减资产负债表。究竟何谓缩表?为何要缩表?影响可以有几大? 那么,美联储如何实践缩表呢?理论上有3种方式。要留意的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联储共有6次缩表经验,每次缩表前后都有危机。这次会怎样? 回顾历史,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联储局曾经有6此缩表,要留意的是,每次前后都有危机: 1920至1921年为一战后 1929至1931年为美国大萧条阶段 1947至1951年为二战后 1957至1965年为布雷顿森林建立后,瓦解前 1978至1978年为是有危机期间 2000至2001年为科网泡沫破灭后 其中,以1929至1931年大萧条期间的缩表,对随后几年美国经济造成重创,令人印象最深,其次几次冲击有限。这次如何?要看联储局能否控制得当了. 如何缩表? 在2014年10月结束印银纸之后,联储局对持有到期债劵进行再投资操作,故现有的规模并没有减少,徘徊在4.5万亿美元 那么,怎样把这4.5万亿美元缩水呢?有3种方式: 一是抛售现有资产(即美债和MBS) MBS可简单理解为类似银行的按揭产品等。规模由联储局订出。 二是持有的资产到期后,不在进行再投资 这意味着一年内联储局资产负债表规模或减少约3000亿美元。 三是买入短期债劵,卖出长期债劵 即达到缩短持有资产期限的效果,令之后可更快缩表,因资产到期的时间更快 文/胜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