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原创]外汇剑圣技术分析(2004-1-13 AM)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美元/瑞郎大幅反弹,将在短期内回升至1.2340
美元/瑞郎出现短期反弹,现处1.2292,将在短期内回升至1.2340。小时图的MACD正出现底背驰,支持汇价的进一步上涨。小时图的随机指标所形成的黄金交叉仍然有效。9小时和18小时的移动平均线亦呈黄金交叉。从日线图看,汇价仍然在建立下降楔形,预料走势仍然反复。日线图的随机指标呈现底背驰,日线图的MACD正收窄横行,蓄势回升。预料汇价将会在中期内升向1.2738(从2003年11月高点1.3718至2004年1月低点1.2133的38.2%的回吐水平)。交易策略方面,我已在1.2240抛售美元(目标1.2160,止损1.2280)并在1.2280击中止损盘,亏损40点。我将会在汇价升破1.2340时买入美元,目标1.2480,止损1.2300。

美元/日元将进一步整固向上
美元/日元仍然保持震荡走势,在106.40-106.70附近波动。9小时和18小时的移动平均线已形成黄金交叉。小时图的MACD紧贴于零线波动,呈水平状态。日线图方面,汇价所形成的中期下降楔形仍然有效,显示美元的中长期走势将保持弱势基调,但其下降速度已有所减缓。日线图的随机指标已显示黄金交叉,意味着汇价将进一步整固向上。9日和18日的移动平均线所显示的黄金交叉仍然有效,但估计它随后可能会形成黄金交叉。交易策略方面,由于汇价未能反弹至106.80,我已取消在106.80沽美元(目标106.00,止损107.10)。我将会等待汇价升破106.80时买入美元,以108.20为目标,止损106.00。

欧元跌穿1.28,料短期调整
欧元高开低收,升至1.2898新高位后急速下跌,并跌穿1.28水平,料欧元短期会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之后汇价才能重拾升势。小时图MACD于汇价创出新高时出现顶背驰,带动汇价进行短期调整,现在欧元已跌穿1.2728(由1.2558至1.2898的50%回吐水平),下一个短期支持位将会是1.2688(即由1.2558至1.2898的61.8%回吐水平)。小时图RSI将会跌入超卖水平。9小时及18小时的移动平均线已显示死亡交叉。从日线图看,欧元似呈单日转向,预料短期汇价将会调整,若跌穿1.27则会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并预料将会下调至1.2320,即从2003年11月的低点1.1385至2004年1月的高点1.2898的38.2%回吐水平。日线图的RSI已持续集结在超买区内,而且指标正企图跌离超买水平,将对汇价带来负面影响。日线图的MACD将要显示死亡交叉。交易策略方面,我已于汇价回调至1.2780时买入欧元,目标1.2880,止损1.2760;而该买盘在汇价进一步下跌时击中止损盘1.2760,亏损20点。我短期将以抛售美元为主,我将于1.2780抛售美元,目标1.2700,止损1.2860;一旦汇价跌穿1.2700,我亦会抛售美元,目标1.2660,止损1.2720。

英镑将进行整固,料跌穿1.84
英镑创下1.8577的新高位后,于小时图建立整固形态,预料汇价会进一步调整,并跌穿1.84。小时图的MACD显示顶背驰后呈现死亡交叉,而且小时图RSI正在下跌,预料汇价将会跌穿1.8440的支持位,短期第一个下降目标将会是1.834,即1.8103-1.8577的50%回吐水平;若汇价进一步跌穿此水平,将会跌至下一个下降目标1.8280,即61.8%回吐水平。9小时及18小时移动平均线已显示死亡交叉。日线图方面,汇价正跌向上升楔形顶部。日线图的RSI进一步升至新高,但预料指标即将下跌。日线图的MACD亦进一步扩展,暗示汇价会进一步上升。中期汇价应会在调整后升向1.8750,即从1992年高点2.01至2001年低点1.3688的78.6%回吐水平。交易策略方面,我已于1.8460买入英镑,目标1.8580,止损1.8430。一旦汇价跌破1.8430而击中止损位,我将会平掉该买盘,并于1.8430抛售英镑,目标1.8360,止损1.8450。若汇价进一步跌穿1.8340,我会再抛售英镑,目标1.8280,止损1.83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啊,不好意思,是欧元。抛售欧元!:P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5-5 18:37 , Processed in 0.0326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