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审判华尔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这一次,不再是臭名昭著的马多夫(Bernard L. Madoff),也不是声名狼藉的拉贾那纳姆(Raj Rajaratnam),整个华尔街都陷入了丑闻的漩涡之中。似乎每个人都可能被送上审判席,却又可能是这场丑闻的受害者;或许有人会因此受到惩罚,但没有人会真正痛改前非。

华尔“劫”

似乎是为了应验中国的古语:水至清而无鱼。“丑闻”竟然成为了华尔街无法切割的一部分。5月中旬,纽约总检察长埃里克•斯奈德曼(Eric Schneiderman)要求华尔街大型银行机构提供在信贷繁荣期间内有关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的信息和资料,从而发起了新一轮主要针对高盛、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的调查。此番调查主要针对巨额抵押贷款运作导致的损失。

一些自认是“问题证券化过程”受害者的投资者或其他第三方向纽约检察院提交诉讼,认为相关银行没有在按揭保险公司披露后,提示进行违约担保的贷款工具中存在风险。

据媒体报道称,“纽约检方此次的调查行动暂时看起来没有回旋余地,也没有迹象表明可能愿意接受金融机构提出的和解条款,态度非常强硬。”

专栏作家马特•泰比(Matt Taibbi)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地宣称,高盛的高管们应该为他们“明目张胆、厚颜无耻的欺诈行为”受到刑事指控。不过,在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看来一切指控都是子虚乌有,高盛没有“大量做空”抵押贷款。反而是阴谋论的受害者。

不过那些不满于华尔街金融巨头利用纳税人的钱安然度过危机,之后却分得巨额红利的人们早已怒不可遏。这一次,华尔街似乎在劫难逃。或许用不了太久,高盛、美国银行的那些不可告人的勾搭便会一股脑的呈现在公众面前。而内幕永远超乎想象。

但是一个精彩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结局同样完美。人们可以通过审判宣泄愤怒,但却无法触及问题实质。会有倒霉蛋为此付出代价,但也会有更多的幸运儿因此逃脱。对于华尔街人而言,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他们决心投入到这股洪流之中时,便早已将声誉置之度外。

劣迹斑斑的高盛

这已不是高盛第一次遭受指控。在一些人看来,高盛早已成为“玛门”的化身。在贪婪的驱使下,吸吮着同样贪婪的投资者的血液,而道德早已被抛之脑后。如果你有耐心翻看高盛的“光辉”史,便会惊讶的发现,这不啻于一部充斥着狡诈、阴谋与暗战的江湖剧。

正像一位作家所言,“最黑暗的灵魂,一定是以最光明的面目展示的。”在接连炮制“金砖四国”以及一系列还算成功预言后,高盛掌握了金融世界的话语权。并拥有了将形如废纸的金融产品点石成金的能力,亦可在金融风暴中全身而退。高盛俨然成为了不败的神话,但与此同时,质疑声却从未停息。

早在一年多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一项民事诉讼中显示,高盛集团及其副总裁托尔雷在向投资者推销一款与次级信贷有关的金融产品时隐去关键事实,误导投资者。其错误在于一方面允许一客户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是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的。作为合作方,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在其自身获取惊人暴利的同时,也向高盛支付了约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而投资者却在此项交易中蒙受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

当时,奥巴马政府指定的“薪酬沙皇”肯尼斯•费恩伯格(Kenneth Feinberg)就曾尖锐地批评道,高盛做空住房市场源自贪婪,而非对冲风险。
在金融危机导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以前,丰厚的薪资是诱使高盛集团对次级抵押贷款作出空头押注的原因之一。

同样,高盛在肆虐于欧洲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中也同样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据媒体报道,当初为帮助希腊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国家公共负债率维持在占GDP 3%以下的水平,高盛通过巧妙的手段冲减希腊政府的公共负债率,使政府债务不体现在加入欧元区所需要统计的公共负债率里面。这也为日后席卷整个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

如今,希腊仍在面临债务重组的威胁。经济停滞、社会动荡无时不刻地摧残着这个南欧小国。与此同时,欧盟也在为当初的失察之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没有人能够确定,上千亿欧元的贷款能否结束这场灾难。高盛则再次侥幸逃脱了惩罚,裹挟着从中获得的3亿美元的巨额佣金,四处寻找新的机会。

华尔街上演“捉放曹”

如果仅仅将华尔街的多次死里逃生归结于奇迹,或是经济学家们所称的“大而不倒”,那么你很可能错过了故事的最精彩部分。

诚然,美国立法者在监督华尔街方面做出了贡献。在立法者的人群当中也曾出现过英雄式的人物,威廉•O•道格拉斯(William ? O ? Douglas)便是其中一位。在1933年,经历了29年股市崩盘与经济“大萧条”后的美国亟需创造一次重塑自我的机会。在道格拉斯的竭力推动下,这一时期的美国相继通过的《银行紧急救助法》、《联邦证券法》以及《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也最终奠定了美国未来数十年的金融格局。

只是华尔街从未放弃过挣脱枷锁的努力。经过多次尝试,银行家们终于等来了机会。由克林顿政府提交的《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案》,最终替代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有关条款。从法律上消除了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业务范围上的边界。而时任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部长正是前高盛总裁鲁宾(Robert Rubin)。

问题由此变得十分有趣。从常理来看,美国立法者与华尔街之间的关系原本应是单纯的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但实质却复杂得多,二者绝非表面上的龃龉不合,反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前面提到的鲁宾之外,在08年次贷危机表现得尤为抢眼的财长保尔森亦出自高盛门下。即便现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也和华尔街各大投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上在长期的磨合下,美国立法者与华尔街早已形成了以利益为纽带,互为利用、彼此扶持的关系。历届美国总统候选人都需要华尔街的金钱支持,而华尔街则依赖美国政界为其谋取暴利保驾护航。根据此前的一项统计显示,08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在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前25位捐款大户中华尔街占据了9位。其中包括已经宣布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而美国政府亦投桃报李,在金融业陷入危急之际,运用全国纳税人的钱给予后者有力的救助。

当然,再默契的伴侣也有争吵的时候。立法者需要通过批评,甚至审判华尔街,以平息公众的怒火,其目的却是为捞取个人政治筹码。而这样的敲打绝不会伤筋动骨,因此华尔街也甘于充当这样的角色。但这也抛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即民众能否信赖立法者给予那些华尔街违法者(并非仅仅是个体)以公正的处罚?

由此看来,对于美国政界和华尔街人而言,新一轮反华尔街运动不过是又一出彼此心照不宣的苦肉计而已。其结局很可能再次落入俗套。一方面,这场反华尔街运动的发起者斯奈德曼注定会声名鹊起。如同其前任艾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成功打击华尔街犯罪行为,令其个人声望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华尔街人遭受到了惩罚,贪婪因此蛰伏,但没有人会真正洗心革面。

这一次,不是华尔街第一次遭受审判,也注定不会是最后一次。正如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所言:“那里是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只要贪婪存在,那些藐视法律的行为便不会消失。而美国立法者和华尔街也将继续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游戏。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9-28 08:23 , Processed in 0.0408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