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中國爲什麽不能有巴菲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5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本輪牛市無疑在很多方面迥然于以往的牛市,其中一個顯著特徵是人們崇尚的投資榜樣不再是老股民唸唸不忘的“操盤手”、“猛莊”,更多的新股民(不僅入市時間新,投資觀念也新)開始唸叨“巴菲特”、“彼得·林奇” 和“索羅斯”。  
然而在近期對“新股民”的質疑聲中,這種投資理念備受質疑。標誌之一是經濟學家謝國忠近期的一篇文章《中國沒有巴菲特》。

  謝文認爲:“首先,很多自以爲模仿巴菲特的人,其實是在投機,中國的股市正處於泡沫和過度的狂熱之中,這是巴菲特最不願意投資的市場;其次,巴菲特的投資法則在中國難以奏效,因爲巴菲特的方法是選擇好的公司幷在低價或合理價格買入,通常排斥那些上漲很快的熱門股;最後,中國股市的特徵讓巴菲特的方法少有用武之地,招行和萬科是少有的能持續爲股東帶來回報的公司,大量的中國上市公司業績難以持續上漲。”

  謝國忠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發人警醒。但我們要問,爲什麽在歷次牛市中,獨獨這次掀起“巴菲特熱”?我認爲,是因爲這次行情的起點和根源在於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和治理結構飛躍性提高。以謝國忠爲代表的這種觀點論據幷不充分,不僅沒有完全反映中國正在發生的改變,也在相當程度上誤讀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雖可以簡述爲近似今天基金經理們都在大談的“價值投資”,但在具體操作上,幷不是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僵化,他不祗投資如“招行”、“萬科”那樣的藍籌股,也不祗投資如“可口可樂”或者“茅台”那樣的超級品牌消費品公司,更不是從來不碰重組的“垃圾股”,也絕不簡單地“長期持有”。他自身的投資理念和手法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伴隨著世界經濟的走向,他已經從投資美國市場到走遍全世界尋找好公司。

  巴菲特自稱遵循的是經濟學大師格雷厄姆和費雪的投資方法,概括地說就是:第一、必須把買入的股票看作是企業的一部分;第二、把“市場先生”喜怒無常導致的波動看作是機會;第三、任何時候要對企業儘可能準確地估值,幷在有“安全邊際”的前提下買入幷持有。

  可以清晰地看到,巴菲特的投資行爲基本無視“牛市”或“熊市”,因爲他從來不允許“市場先生”的情緒影響自己的判斷,他遵循的原則是觀察企業,祗要這個企業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估值又處於“安全邊際”的保護中,即使股市在熊市中,也無礙其投資價值。這在他投資“可口可樂”的過程中盡顯無遺,巴菲特從1988年開始分批買入可口可樂,經歷了十多年間美國股市的牛熊交替,期間市值也曾大幅波動,但從未見他“波段操作”。

  其次,我們看到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幷不一直熱衷于投資“藍籌股”。如早期投資“美國運通”,當1964年他將自己的合夥公司的40%以上的資産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時,這家公司正處於1963年底的巨額訴訟,甚至公司總裁也認爲“運通已經資不抵債”,但正是這家相當于“ST公司”的企業,在隨後的4年中讓巴菲特獲益400%以上。此外,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富國銀行、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等案例,也都是在公司面臨生死存亡或全行業不景氣時。這些事件說明,“價值投資”幷非總是去尋找藍籌,它完全可以是發現“垃圾變藍籌”的過程。

  最後要看到,當前中國投資市場中,會計制度不斷更新完善、對內幕交易和業績造假的監督水平不斷提高、大小股東利益趨於一致、多個行業的景氣度不斷提昇等,最重要的一點是,當前全民的“股東”意識蘇醒,更多人把股市看作是全民分享經濟成果的場所,而不是惡意圈錢者的天堂。

  需要强調的是,過去中國股市最不符合巴菲特投資原則的要害在於,我們很難把買入股票看作是擁有企業的一部分,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股民勇於、樂于承認自己是某某上市公司的股東!

  誰也不是巴菲特,誰也沒資格說巴菲特一定會或者不會在A股市場上投資,但可以確認,當前中國股民們熱衷于學習巴菲特式的投資思路的現象,它本身就是市場進步的標誌。“困難不在於接受新思想,而在於擺脫舊思想。”這是凱恩斯的名言,也是巴菲特喜歡的警句,在此與所有投資者共勉。
发表于 2007-7-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7-1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点贡献,请看简体

本轮牛市无疑在很多方面迥然于以往的牛市,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们崇尚的投资榜样不再是老股民念念不忘的“操盘手”、“猛庄”,更多的新股民(不仅入市时间新,投资观念也新)开始念叨“巴菲特”、“彼得•林奇” 和“索罗斯”。  
然而在近期对“新股民”的质疑声中,这种投资理念备受质疑。标志之一是经济学家谢国忠近期的一篇文章《中国没有巴菲特》。

  谢文认为:“首先,很多自以为模仿巴菲特的人,其实是在投机,中国的股市正处于泡沫和过度的狂热之中,这是巴菲特最不愿意投资的市场;其次,巴菲特的投资法则在中国难以奏效,因为巴菲特的方法是选择好的公司幷在低价或合理价格买入,通常排斥那些上涨很快的热门股;最后,中国股市的特征让巴菲特的方法少有用武之地,招行和万科是少有的能持续为股东带来回报的公司,大量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难以持续上涨。”

  谢国忠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发人警醒。但我们要问,为什么在历次牛市中,独独这次掀起“巴菲特热”?我认为,是因为这次行情的起点和根源在于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和治理结构飞跃性提高。以谢国忠为代表的这种观点论据幷不充分,不仅没有完全反映中国正在发生的改变,也在相当程度上误读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虽可以简述为近似今天基金经理们都在大谈的“价值投资”,但在具体操作上,幷不是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僵化,他不祗投资如“招行”、“万科”那样的蓝筹股,也不祗投资如“可口可乐”或者“茅台”那样的超级品牌消费品公司,更不是从来不碰重组的“垃圾股”,也绝不简单地“长期持有”。他自身的投资理念和手法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走向,他已经从投资美国市场到走遍全世界寻找好公司。

  巴菲特自称遵循的是经济学大师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第一、必须把买入的股票看作是企业的一部分;第二、把“市场先生”喜怒无常导致的波动看作是机会;第三、任何时候要对企业尽可能准确地估值,幷在有“安全边际”的前提下买入幷持有。

  可以清晰地看到,巴菲特的投资行为基本无视“牛市”或“熊市”,因为他从来不允许“市场先生”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他遵循的原则是观察企业,祗要这个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估值又处于“安全边际”的保护中,即使股市在熊市中,也无碍其投资价值。这在他投资“可口可乐”的过程中尽显无遗,巴菲特从1988年开始分批买入可口可乐,经历了十多年间美国股市的牛熊交替,期间市值也曾大幅波动,但从未见他“波段操作”。

  其次,我们看到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幷不一直热衷于投资“蓝筹股”。如早期投资“美国运通”,当1964年他将自己的合伙公司的40%以上的资产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时,这家公司正处于1963年底的巨额诉讼,甚至公司总裁也认为“运通已经资不抵债”,但正是这家相当于“ST公司”的企业,在随后的4年中让巴菲特获益400%以上。此外,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富国银行、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等案例,也都是在公司面临生死存亡或全行业不景气时。这些事件说明,“价值投资”幷非总是去寻找蓝筹,它完全可以是发现“垃圾变蓝筹”的过程。

  最后要看到,当前中国投资市场中,会计制度不断更新完善、对内幕交易和业绩造假的监督水平不断提高、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多个行业的景气度不断提升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前全民的“股东”意识苏醒,更多人把股市看作是全民分享经济成果的场所,而不是恶意圈钱者的天堂。

  需要强调的是,过去中国股市最不符合巴菲特投资原则的要害在于,我们很难把买入股票看作是拥有企业的一部分,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股民勇于、乐于承认自己是某某上市公司的股东!

  谁也不是巴菲特,谁也没资格说巴菲特一定会或者不会在A股市场上投资,但可以确认,当前中国股民们热衷于学习巴菲特式的投资思路的现象,它本身就是市场进步的标志。“困难不在于接受新思想,而在于摆脱旧思想。”这是凯恩斯的名言,也是巴菲特喜欢的警句,在此与所有投资者共勉。
发表于 2007-7-1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到A股市场来试试,叫他脱了裤子回美国去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dhly 于 2007-7-10 22:09 发表
本轮牛市无疑在很多方面迥然于以往的牛市,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们崇尚的投资榜样不再是老股民念念不忘的“操盘手”、“猛庄”,更多的新股民(不仅入市时间新,投资观念也新)开始念叨“巴菲特”、“彼得̶ ...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dhly 于 2007-7-10 22:13 发表
巴菲特到A股市场来试试,叫他脱了裤子回美国去

他只作價值投資.  無或已喪失了價值,自然不會或停止投資
发表于 2007-7-1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6-28 14:13 , Processed in 0.0432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