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江尤理:“喇叭口”——BOLL指标独有的研判手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5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江尤理:“喇叭口”——BOLL指标独有的研判手段


  在贵金属投资市场摸爬滚打7年,从开始的一切都是懵懂,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一路走过来,背后的故事有很多,战果颇丰。下面这些是江尤理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缺口的经验技巧,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学习,一起共勉。​


  布林线“喇叭口”的分析是BOLL指标所独有的研判手段。所谓布林线“喇叭口”是指在银价运行的过程中,布林线的上轨线和下轨线分别从两个相反的方向与中轨线大幅扩张或靠拢而形成的类似于喇叭口的特殊形状。根据布林线上下轨线运行方向和所处的位置不同,江尤理将“喇叭口”分为开口型喇叭口、收口型喇叭口和紧口型喇叭口三种类型。开口型喇叭口形态常出现代表白银短期内暴涨行情的初期,收口型喇叭口形态常出现表示白银暴跌行情的初期,紧口型喇叭口形态则常出现在银价大幅下跌的末期。
  
  1、开口型喇叭口
  
  形成原理:当银价经过长时间的底部整理后,布林线的上轨线和下轨线逐渐收缩,上下轨线之间的距离越来小,随着成交量的逐渐放大,银价突然出现向上急速飙升的行情,此时布林线上轨线也同时急速向上扬升,而下轨线却加速向下运动,这样布林线上下轨之间的形状就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大喇叭的特殊形态,江尤理把布林线的这种喇叭口称为开口型喇叭口。
  
  开口型喇叭口是一种显示银价短线大幅向上突破的形态。它是形成于银价经过长时间的低位横盘筑底后,面临着向上变盘时所出现的一种走势。布林线的上、下轨线出现方向截然相反而力度却很大的走势,预示着多头力量逐渐强大而空头力量逐步衰竭,银价将处于短期大幅拉升行情之中。
  
  形成条件:开口型喇叭口形态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银价要经过长时间的中低位横盘整理,整理时间越长、上下轨之间的距离越小则未来涨升的幅度越大;其二,是布林线开始开口时要有明显的大的成交量出现。
  
  江尤理操作策略:对于开口喇叭口形态的出现,投资者如能及时短线买进定会获利丰厚。开口喇叭口形态的确立是以K线向上突破上轨线、银价带量向上突破中长期均线为准。
  
  2、收口型喇叭口
  
  形成原理:当银价经过短时间的大幅拉升后,布林线的上轨线和下轨线逐渐扩张,上下轨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随着成交量的逐步减少,银价在高位出现了急速下跌的行情,此时布林线的上轨线开始急速掉头向下,而下轨线还在加速上升,这样布林线上下轨之间的形状就变成一个类似于倒的大喇叭形态,江尤理把布林线的这种喇叭口称为收口型喇叭口。
  
  收口型喇叭口是一种显示银价短线大幅向下突破的形态。它是银价经过短时期的大幅拉升后,面临着向下变盘时所出现的一种走势。布林线的上下轨线出现方向截然相反而力度很大的走势,预示着空头力量逐渐强大而多头力量开始衰竭,银价将处于短期大幅下跌的行情之中。
  
  形成条件:收口型喇叭口形态的形成虽然对成交量没有要求,但它也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银价经过前期大幅的短线拉升,拉升的幅度越大、上下轨之间的距离越大则未来下跌幅度越大。
  
  江尤理操作策略:对于收口型喇叭口形态的出现,投资者如能及时卖出则能保住收益、减少较大的下跌损失。收口型喇叭口形态的确立是以银价的上轨线开始掉头向下、银价向下跌破短期均线为准。
  
  3、紧口型喇叭口
  
  形成原理:当银价经过长时间的下跌后,布林线的上下轨向中轨逐渐靠拢,上下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随着成交量的越来越小,银价在低位的反复振荡,此时布林线的上轨还在向下运动,而下轨线却在缓慢上升。这样布林线上下轨之间的形状就变成一个类似于倒的小喇叭形态,江尤理把布林线的这种喇叭口称为紧口型喇叭口。
  
  紧口型喇叭口是一种显示银价将长期小幅盘整筑底的形态。它是形成于银价经过长期大幅下跌后面临着长期调整的一种走势。布林线的上下轨线的逐步小幅靠拢,预示着多空双方的力量逐步处于平衡,银价将处于长期横盘整理的行情中。
  
  形成条件:紧口型喇叭口形态的形成条件和确认标准比较宽松,只要银价经过较长时间的大幅下跌后,成交极度萎缩,上下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的时候就可认定紧口型喇叭初步形成。
  
  江尤理操作策略:当紧口型喇叭口出现后,投资者既可以观望等待,也可以少量建仓。​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10-1 15:13 , Processed in 0.0398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