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 发表于 2013-8-6 16:23

德国商业银行:美元企稳或再度打压黄金

周一(8月5日)欧市盘中,国际现货黄金价格跟随欧元走低,刷新日低至1304.03美元/盎司。

  德国商业银行(行情 专区)(Commerzbank)分析师表示,由于上周美国的劳工数据远不及预期,因此美元走软,黄金价格回升至1300美元/盎司附近。

该行称,本周没有什么短期政策和数据可以驱动黄金价格走势,同时美元因不尽如人意的就业报告下跌之后,目前已逐渐企稳,甚至出现了反转迹象,或再次打压黄金价格。

布丁 发表于 2013-8-6 16:24

恒天然事件重挫纽元 后市或有更大下行风险

 纽元/美元周一(8月5日)连续第六天走跌,因上周五爆出的“恒天然事件”本周继续发酵。

  世界最大乳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Fonterra)集团在部分产品中检出肉毒杆菌后,投资者产生恐慌情绪,令纽元兑美元遭抛售沽出。

  恒天然事件的曝出不仅仅针对一个公司的信誉,而针对的是整个新西兰乳制品行业的信誉。

  新西兰乳制品产出中95%用于出口。在6月的新西兰贸易帐中可以看到,新西兰的奶粉、黄油以及芝士出口总理为8.38亿纽元。对比当月出口总额40亿纽元,当月乳制品出口份额超过了20%。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策略师Ian Stannard指出,由于近期澳元跌势过猛,而纽元表现相对滞后,后市有更大的下行风险。

  北京时间04:26,纽元/美元报0.7820/25.

  ————————

  周末突现“黑天鹅” 恒天然事件压垮纽元

  由于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公司再现安全事故,旗下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这些产品有中国进口商涉及。据报导,中国已停止所有新西兰以及澳洲奶粉进口。该消息引发了中国等国家会禁止进口恒天然产品的担忧。

  新西兰恒天然公司8月2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产品影响中国消费者健康。

  纽元/美元一度触及低点0.7670,上周五纽约尾盘报约0.7840。纽元的支撑位料在0.7500附近,该水位为2012年5月/6月所及低点。

  澳洲联邦银行(行情 专区)(CBA)分析师Chris Tennent-Brown说道,“鉴于新西兰乳制品的重要性,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态,但食品(行情 专区)安全问题通常会随着细节的出炉,人们逐渐放宽心。目前纽元已经回升,除非事态更加恶化,否则纽元不应该再跌。”

  纽元兑其他货币也遭抛售沽出。欧元/纽元涨至1.7226,为2011年12月以来最高。澳元/纽元最高涨至1.1547,远离上周创下的五年低点1.1196.

  有分析师指出,从技术面上看,纽元/美元周线级别关键支撑在0.7680一线。而MACD看跌动能再度扩张,RSI拐头重新跌至50下方,本周测试0.7680一线的风险正在急剧上升。4小时图上看,纽元/美元在6月13日和7月8日形成底部之后,汇价出现一波反弹。但目前来看,该轮反弹已经宣告破败,后市或将加速探底(0.7680一线).

  操作上建议,纽元/美元短线若回抽0.7850/80附近受阻,可能是介入做空的机会,止损放0.7900上方。

  尽管上周五公布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口不及预期,仅为增加16.2万人,但纽元/美元非但没有上涨,反而震荡下滑,表现与欧系货币截然相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策略师Ian Stannard在非农之前曾表示,市场头寸决定了纽元/美元的表现会差于欧元/美元。

  Stannard在非农之前曾预测,如果非农结果强劲,欧元/美元将跌向1.3130,而纽元/美元将跌至0.7685。最终公布的美国7月非农远不及大摩预期的增加20万,欧元/美元反弹指向1.33关口,而纽元/美元却大跌至0.7831,向0.7685的预测水平迈进。

  Stannard还指出,由于近期澳元跌势过猛,而纽元表现相对滞后,后市有更大的下行风险。

  新西兰银行(BNZ)在其公布的日报中表示,纽元/美元周一如预期般大幅低开,因汇市对周末突发事件作出反应。

  该行指出,纽元/美元较上周五收盘低开120点。纽元/澳元也因此承压。(FX168)

ZENWU 发表于 2013-8-6 16:43

樓主好
感謝閣下的勤勞貢獻與分析智慧;):han:
敬祝您五路進財操作勝利成功
All my best wishes for the future

布丁 发表于 2013-8-6 18:02

英国6月份工业产出年率增加1.2%,创2011年1月份来最大升幅

英国6月工业产出月率和年率均大幅好于预期,显示该国工业复苏强劲。

英国 6月 工业产出年率 +1.2%,创2011年1月以来最大升幅,预期+0.8%,前值-2.3%。

英国 6月 工业产出月率 +1.1%,预期+0.7%,前值持平。

英国 6月 制造业产出年率 +2.0%,预期+1.0%,前值-2.9%。

英国 6月 制造业产出月率 +1.9%,预期+1.0%,前值从-0.8%修正至-0.7%。

布丁 发表于 2013-8-6 18:04

IMF研究:欧洲财政政策效果超过此前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过去常被讽刺为“多数是财政问题”(It’s Mostly Fiscal)的缩写,原因在于,无论出了什么问题,IMF的经济学家都支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最近数月,IMF一直赞成采取更加微妙的措施实现紧缩。

新思路聚焦在欧洲。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与Daniel Leigh最近研究了“财政乘数”,即财政政策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他们调查了几个欧洲国家后发现,财政乘数显著高于之前的假设值。此前,IMF的研究均将财政乘数假设为0.5。换言之,如果政府向经济中注入1欧元只会产生0.5欧元的效果。但是,布兰查德和Leigh的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早些年,欧洲的财政乘数实际上“显著大于1”。

那么,财政乘数为何会上升呢?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学家们并没有意识到,市场动乱和大萧条的本质会导致该乘数大幅上升。经济疲软就意味着存在更多的闲置生产能力,这会降低“挤出”效用。提高政府资金需求并不会大幅度促使利率上升。在正常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对于IMF这个全球性机构来讲,它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这种偏高的财政乘数是否能应用于其它国家,尤其是它能否应用于新兴市场国家。财政乘数的研究之一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财政乘数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Ethan Ilzetzki和他同事的一份研究显示,乘数会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影响。他们开始研究政府消费乘数。政府的消费就是政府的日常支出,包括教师的薪资、医院运营成本等。他们发现发达国家长期政府消费乘数为0.66。这就意味着,政府每增加支出1美元,经济增长仅为0.66美元。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系数甚至更加糟糕。它们每向经济中注入1美元,GDP会下降0.63。这是为什么呢?一些经济学家将此归因于发展中国家政府消费的波动性过高。政府Ilzetzki所说,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支出通常会第一年扩张,然后第二年收缩。这令财政乘数很难发挥作用。

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投资导致更高的乘数。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乘数为1.5,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投资乘数为1.6。换言之,发展中国家从政府投资获得的收益将高于政府消费。这可能是因为政府投资比政府消费更加专注,且浪费更少。投资也能够形成生产能力,长期内将产生有益影响。

马里兰大学的Carlos Végh表示,发展中国家未来可能受到更高货币乘数的影响,这与汇率政策更加自信有关。过去,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部担忧财政政策会影响汇率。政府多度支出会引发汇率贬值的担忧。现在,市场对财政部更加信任。例如,巴西2012年采取财政刺激后,利率并没有立即上升。结果,它们采取的刺激政策就更加有效果。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仍然担忧汇率贬值,但这就意味着,财政乘数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效果可能会上升。

 总之,最新的研究显示,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效果可能大于之前的想象。但是,这并不是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而扩大支出的理由。合理的利用政府投资似乎才是未来之路。

布丁 发表于 2013-8-6 18:05

各大投行点评中国负债问题

信贷狂潮曾导致90年代末席卷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也导致了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现在中国新一届领导人解决中国信贷规模飙升问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据国家审计局2010年年底的估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约为10.7万亿元。但上月末,国务院突然发布指示,要求重新审查全国范围内的政府债务。

彭博社采访的经济学家中有一半人认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不良贷款将可能对中国信贷和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受访者表示,未来18个月,中央政府将会通过扩大地方债市场规模,容许地方利用直接发售债券再融资,来处理地方政府的坏账贷款。

据彭博的四位分析师估算,从2010年底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可能已经上升了高达50%。至今年6月30日,贷款余额可能已经达到15-16万亿元。

其中法兴经济学家姚炜表示:“毫无疑问,现在的债务水平绝对是危险的。未来几年,债务问题很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巨大的下行压力风险。”

摩根大通在上月报告中写道,今天的中国和80年代的日本类似,广义的信贷规模已经几乎达到了GDP规模的两倍。摩根大通经济学家Grace Ng表示:“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的负债比率上涨得如此快速,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更高了。”报告中指出,虽然债务主要由国内投资者持有和国内储蓄率超过GDP规模的一半,可能能降低爆发危机的风险,但“80年代末的日本也存在这些缓解因素”。

在上月的报告中,高盛利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作为对比,指出2007至2012年,中国债务与GDP的比率已经上升了56个百分点。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的负债率上升了66个百分点,马来西亚上升了40个百分点。

野村证券年初表示,“5-30”法则显示,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上升了。因为过去在爆发危机前的5年时间里,日本、欧洲和美国的负债率都会上升约30个百分点,而野村估计,2007-2012年中国的负债率上升了34%。

IMF在上月的报告中也指出,中国的人均信贷相对于其人均GDP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是最高的。但IMF认为,把中国与日本比较是不合适的,因为“中国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所以正确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仍能使中国经济维持很多年相对较强劲的增长。”

海通证券经济学家胡一帆表示:“如果考虑到国家持有的资产规模,其实情况并没有这个这么可怕。”前央行顾问余永定估计,国家持有的资产规模高达100万亿元,几乎是GDP规模的两倍。但在上月末北京的论坛上,他还表示政策制定者不应该掉以轻心,特别是他对地方政府偿还贷款的意愿和能力表示怀疑。

布丁 发表于 2013-8-6 18:07

GMO:当下的中国,投资者的墓地

Edward Chancellor,GMO的投资经理。他从投资的角度,对中国现状进行了判断。“墓地”这个字眼,并非小编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该文作者自拟的标题(China: the graveyard for investment)。编译如下,仅供参考:

中国经济的“不平衡”,谈了多年,已成共识。但是,很少有人专门从投资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平衡”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下面的分析很简单,只有三个东西:一个基本的经济原理、一种常见的投资现象、一类经典的发展模型,恐怕读者都似曾相识,然而,再往前推一步,你将发现:中国,正在变成投资者的墓地。

一个基本的经济原理

翻开各种经济学课本,你都能找到这条原理:边际收益递减。

这条原理,用大白话说,就是:饿的时候,吃饭很香;撑的时候,吃饭想吐。

这条原理,放到投资里讲,就是:投资不足时,往里投,收益高;投资过度时,还往里投,死得惨。

因此,决策时,不能单单回头看,不能只看历史收益率;更重要的是,看现在。 你必须理智判断,你要投的那个地方,现在,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弄懂现在,未来的收益率显而易见。

所以,投资而非投机的人啊,请记住,要预测未来的收益率,永远不能依赖历史数据,只能依靠当下的投资存量。过去,有人在中国成功淘金,收益爆棚,但是,你现在再去,可能已经晚了。

一种常见的投资现象

随便翻开一本投资学的书,你都能找到这个词:羊群效应。

这种效应,用大白话说,就是:灰机,看,灰机~ 不管天上有没有东西,只要有人仰着头,就会有一群人跟着傻看。

这种效应,放在投资里,就是:投资,往往扎堆从众。一项投资品,哪怕价值一般,在你之后,只要还有买入的,你就还能出手;如果你是最后一个,不好意思,要砸手里了。所以,买得越晚,越是危险。

所以,投资的人,请记住,要决定是否投资,永远不要看多少人投过。即便一定要看别人,也要看有谁刚刚投过,注意,关键词是“刚刚”和“谁”。一个多年不倒的投资圣地,那些投资巨擘就算来过,也早见好就收、尽早撤退了;这种投资圣地,热闹得越久,里面越空。

一类经典的发展模式

但凡接触过“发展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个词:亚洲发展模式。

任何发展模式,都有目的与手段。亚洲发展模式的目的是单一的:追求最大的GDP增速。

至于手段,理论上讲,带动GDP的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购买力不足,无法依靠消费与进口,就只剩下两个轮子可用:投资与出口。

扩大投资与出口,有正常的办法,也有不正常的办法。不幸的是,大部分国家采用了不正常的办法,包括中国:首先,扭曲金融体系,鼓励储蓄,抑制消费,保证重要产业的资金供给,充分生产;其次,扭曲汇率体系,压低人民币估值,把“中国制造”变便宜,使劲出口;再次,扭曲政府支出,增加投资性支出,大力引导“铁公基”建设。

不正常的手段,能迅速带动经济,但后患无穷。留下来的,是一个脆弱的金融体系,一大摊过度的存量投资。

所以,投资者需要懂得,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投资对象的发展目的是什么。两个目的,越重合,越好。

做投资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回报率;而“亚洲增长模式”的目的,是追求短期GDP增速最高,是追求产出最大;相应后果,是积累了过度的存量。

你懂得,过度存量,从来都与高回报没有关系。

再看中国

以上道理都是普适的,没有一个是为了针对中国而创造的。

然而,上面三个投资陷阱,中国全都掉了进去。中国现在,与1990年失衡的日本很像,不同的是,中国比日本严重得多。关注一下与投资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指标,国家的过度储蓄,与国家的投资占比——中国的过度储蓄,用经常账户顺差衡量,现在是GDP的10%;而日本最高的时候,也没超过GDP的4%。中国的投资,已经爬向GDP的50%,几乎是日本失衡顶峰的两倍。

让我们看一张华尔街见闻曾刊发的旧图,来自IMF估算。横轴是消费,纵轴是投资,把全世界主要国家画在上面,大家看看中国在哪里:



 

现在的中国,就是二十年前的日本,同一策略,同一思路,同一节点。1990年,日本失衡无以为继,金融体系几近崩溃,接下来,它步入了持续二十年的滞涨与停滞。中国,能离这一命运能有多远呢?保8、保7、还有最起码保5,无论多少人说了多少遍,Edward Chancellor的看法,保持悲观,且很坚定。

布丁 发表于 2013-8-6 23:05

美联储Lockhart:不排除10月放缓QE

美联储亚特兰大联储主席Dennis Lockhart8月6日接受德国媒体MNI采访时称,美联储可能今年首次放缓购买资产的速度,无论是9月、10月还是12月的FOMC会议,都有宣布这一决定的可能。

即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没有确定具体放缓的日程表,也不应将10月的FOMC会议排除在上述推测之外。

谈到上周五公布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报告数据,Lockhart称并不失望,今后几周他会密切关注,看经济是否还有加快增长的势头。

Lockhart透露,他看好的就业增长形势是月均增加就业18-20万人。

如果创造就业达到就这一幅度,经济又在加快增长,就可能促使美联储中期内退出QE。

但如果增长自此放缓,或者开始看起来“一路消沉”,美联储放缓QE也就不会是确定无疑的安排。

Lockhart今年没有美联储货币政策机构FOMC的投票权,但Marketwatch指出,他的观点通常与共识看法接近,是美联储内部派别意识最少的官员。

布丁 发表于 2013-8-6 23:07

美国6月贸易逆差环比下降22%跌至342.2亿美元,为2009年10月来最低

6月美国贸易逆差环比下降22.4%缩小至342亿美元,标志着美国贸易赤字跌至2009年秋季以来最低。石油进口持续下降和美国企业对外出口扩大改善了贸易状况。


 美国6月贸易逆差342亿美元,预期逆差435亿美元,前值逆差从450亿美元修正为逆差441亿美元。
美国6月贸易逆差创2009年10月来最低水平。



贸易赤字降低反应了美国企业正在出口更多的资本品和石油精炼产品,并且将对GDP数据产生正面影响。美国二季度GDP初值年率增长1.7%,而贸易状况改善将帮助美国商务部在月底向上修正GDP数值。

在贸易状况改善的同时,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需求同时出现增长,这将鼓励美国企业加快进口采购步伐。

富国证券经济学家Tim Quinlan说:
“基于美国消费者需求改善的假设,贸易状况可能在发生改变。从现在的美国企业信心看,美国经济似乎正在朝向更为内需驱动的模式转变”。

6月美国出口创下有史以来最高水平,而进口规模跌至3个月以来最低。

受原油精炼产品,和包括发动机和电讯设备在内的资本商品出口提振,美国6月出口额增长2.2%为1912亿美元。

进口下降了2.5%降至2254亿美元,美国炼油企业进口的原油量下跌,同时家庭对海外制造的消费品需求下降。

页岩石油潮使得美国正在走向能源独立的道路。6月美国原油进口量下降至2.343亿桶,低于前一个月2.405亿桶的水平。6月原油进口价值下降至227亿美元,而前一个月为233亿美元。

不计入原油的6月美国贸易逆差下降至3个月低点344亿美元,而前一个月为413亿美元。

7月31日美国商务部报告二季度GDP年化增长1.7%,而更新后的统计方法显示贸易拉低了0.8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为近3年来最大负贡献值。

上季度占美国经济70%的消费则为GDP贡献了1.8%的增长率。

彭博预期今年下半年美国GDP年化增长率将为2.5%,好于今年前6个月1.4%的增长水平。而6月贸易数据加上此前一系列向好的经济数据,将有助于美国商务部在月底上修二季度GDP数据。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布丁资讯专贴(8月6日)